市政新聞

〈微・梅竹〉清大與陽交大「光臨藝術節」交鋒 究竟誰家天下?
發布日期:110-09-18
發布單位:文化局   類別:null

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第二彈「科技未來」燈區已開展,其中三民與中央公園的兩件光影裝置,分別由清大與陽交大的老師製作,沿著隆恩圳展開PK賽,其中三民公園的「未來拓樸」將台灣30年氣候變遷資料,轉化成不同顏色的光影,打造一座時光島嶼;中央公園的「卷卷林」則以電腦精準計算,打造曲線森林,展現不同的光影魅力,即日起至10月16日,每晚18時準時點亮,歡迎市民前往欣賞。
 
市長林智堅表示,新竹市是台灣科技重鎮,籌辦台灣燈會時,將科技列為重點規劃項目,一方面突顯新竹特色,更重要是給全國民眾不同的視覺體驗;本次「科技未來」燈區看到藝術家們運用不同的科學技術融入作品中,呈現多元風貌,也為夜晚的東大陸橋、新竹公園及中央公園、三民公園帶來無比浪漫氣息,成親子、情侶散步夜遊好去處。
 
林智堅市長指出,中央公園與三民公園兩件作品,分別是清華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老師的創作,兩校皆是台灣頂尖大學,關係密切,不管是教學、研究、體育、藝術各領域卻有著競合關係,每年的梅竹賽更是沸騰:這回,兩件作品都從新竹城發想,「單兵對峙」,如同〈微・梅竹〉一樣,在感受燈影波動之外,更合於細細品味。
 
中央公園「卷卷林」作品由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令理設計,她從隆恩圳旁蘆葦欄杆的童趣自然感造型發想,在公園裡種上一小叢優雅又帶隨機感的曲線森林,人們可以走進作品裡面,感受被紅銅般金屬彎條包圍的感覺,夜晚,金屬彎版的光澤隨著人影不斷變化,光影散發出的溫柔又透著奇幻氣息,一如童年的呼喚,光影之間會有沉浸式體驗。
 
曾令理表示,這些條狀分割的間距,都是電腦軟體精準運算出來的,不單純只是簡單彎折,有不同扭轉彎度,營造一種風吹的動態感,製作上有難度,「跟師傅合作對彼此是很大的挑戰」她說,最早師傅們看圖以為是簡單的彎折,試驗多回才大功告成。
 
曾令理在燈光設計上不強調光亮閃爍,反而從地上打光,光影幽柔,「希望民眾感受到靜靜走在夢幻森林裡的優雅」。
 
三民公園的作品「未來拓撲」,是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科技藝術跨域學士班兼任講師蔡奇宏與蔡宜婷合作的「沃手工作」新媒體藝術團隊;蔡宜婷說,這件作品在建構一件「數位幾何山丘」,從新竹「竹林塹地」發想,透過光呈現在地居民記憶的匯流,以組構式的陣列結構,構築光林與山川地貌般的變化,因地點在三民公園,旁邊一座橋通往竹科,正好呈現竹林塹地通往科技未來的意象。
 
這件作品夜晚會幻化為一座「漂浮的時光島嶼」,燈光流轉就像山河晨曦與夜暮的靈動,特別的是,串流在這些幾何線條的燈控光影,是撈取「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平台」數據,以近30年氣候變遷資料,轉化為光影,從青綠藍到黃橙橘紅,視覺化呈現氣候升溫變化,以光影訴說環境議題。
 
蔡宜婷說,沃手工作團隊一直思考創作可以為環境做什麼?在永續的議題上,藉由光與環境對話、參與社會,成為一個有機體,在不同場域,透過作品傳達環境關懷的主張與美學呈現。
 
文化局指出,不同場域不同藝術家,作品呈現不同的深度,清大任教的蔡奇宏沃手工作團隊以對比強烈的彩光提喚大眾注意環保,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令理則以幽靜的微光,釀造品味美感環境的氛圍;〈微・梅竹〉賽,大家喜歡那一件?
 
光臨藝術節參展作品前,都設有實聯制QRCODE、酒精自動噴灑器,請民眾全程戴口罩並保持戶外1公尺社交距離來觀賞。
 
新聞資料來源:文化局
新聞聯絡人:徐瑞蘭科長 03-5319756
 

相關圖片:
瀏覽人次:943 人
回上頁 回首頁 TOP